《舆情研究》开创校地合作新形式

发布时间:2016-11-02 09:24点击:


《舆情研究》是陕西省网信办与我校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合办的内部刊物,至今创刊已经一年零五个月。自2015年6月正式出刊,经过研究所全体师生的辛苦耕耘,到目前共完成整整12期。《舆情研究》从学术理论角度和专业分析方面研究陕西省舆情基本情况,面向全国,注重选题的时效性与实效性,内容的原创性,并且用实际数据说话,旨在收集针对性强、参考与指导价值大的舆情案例和网民言论,经过深度提炼、分析、形成报告,以供省市县各级领导干部参阅和把握网络舆情脉搏,更好地进行舆情引导,保障陕西省网络与信息安全。内参自出刊后,即受到省委网信办及陕西各地市网信办的欢迎与好评。

全新改版,一路走来的艰辛

2015年6月的一天,西安交大中三楼新闻与传播研究所里人来人往,空气中弥漫着忙碌的喜悦,新传所全体师生共同迎来了大家集体创造的第一个“宝宝”——第一期《舆情研究》内刊杂志。看着内刊大气简约的外观,充实深入的内容,嗅着封面散发出的浅浅油墨味,师生们深感欣慰,这是他们一个月来用心策划、实施、完成的宝贵成果。此后,交大新传所的师生们继续前进,积极探索,为把《舆情研究》办得更好而孜孜不倦,默默付出。一次又一次的选题会议,一遍又一遍的审核校对,再加上舆情概况的筛选,重点舆情的深入剖析解读……每一期都凝聚着师生们的努力与心血,都展示着交大新传人的社会责任感,同样也都赋予着校地合作、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新新活力。

今年9月,《舆情研究》经过一年多的创办,积累了很多经验,也逐渐形成了一些比较成熟的想法,为了让其更接地气、更具可操作性,《舆情研究》全新改版势在必行。改版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一方面要体现出其学理性和研究价值,又要体现其实用性,使之成为从事网信工作人员的参考教材和工作指南,既要严肃认真,又要喜闻乐见。在栏目设置方面,舆情概况要体现出时效性,又要体现出灵活性;针对舆情突发的地市,予以重点突出曝光,进行排名,调动地市工作的主动性和紧迫性;在舆情观察栏目,题目要新颖、简洁有力度;在专家建言献策栏目,除了学界专家学理性的解释和建议外,应该丰富专家群体,既要有学界专家,又要有媒体从业者、政府工作人员、普通老百姓,充分发挥各界的智慧,为网信办的工作积极建言献策。此外,舆情更要倾听来自基层的声音,丰富内刊的内容与深度,增设全新的栏目,向基层网信工作人员约稿,分享他们在舆情处置工作中的经验和感悟,尽可能提供可参考、可操作的实质化方案。

改版前的栏目有舆情概况、重点舆情、网事观察、专家建言献策、研究动态五大栏目。经过几次改版会议的讨论与策划,并结合听取专家、网信办领导的意见等等,历时一个月《舆情研究》2·0版本终于问世。新版本又增加了舆情广角、基层声音、图说陕西三个栏目,形成焕然一新的改版风格。年轻而充满活力的交大新传团队有能力、有信心把《舆情研究》办成省委领导、各地市领导手头可看、网信工作人员可信赖可参考的标杆性刊物。

内容为王,我们有自己的风格

“精勤求学,敦笃励志,果毅力行,忠恕任事”16字是我校的校训,每一个交大人身上都熔铸了交大给予学子的独有的精神风貌。对于太阳集团tyc5997的学子来说,同样具有交大人踏实肯干的特质,更有着新传人求新创造、敢为人先的气度。这些气质尤其体现在他们创办的《舆情研究》杂志中。

内容为王是根本,内刊还独具新传院自己的特色风格。分别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注重选题的时效性和实效性。在时间的选择上,注重“时效”性:《舆情研究》每期的选题区间是上月的20号至次月的月末,以保证舆情事件分析的新鲜度。与此同时,在选题的确定上,注重“实效”性:既不过分关注那些虽然意义重大、影响深刻但容易泛泛而谈的宏观选题,更不一味关注那些时效性虽强、论题集中但容易就事论事的微观选题。《舆情研究》的选题更倾向于那些新闻性强,社会关注度高、能切实反映具体问题的平衡性话题。

其二,注重内容的原创性。《舆情研究》的刊物定位属于原创性的写作类期刊,而非一份纯粹编辑类期刊。因此,每期《舆情研究》的编辑均须经过文献检索、选题框架确定、数据采集、数据处理与分析、专家采访、内容编辑、初稿形成、排版校对、终稿审阅、交付印刷等环节之后才能下发。

最后,注重数据采集的科学性。《舆情研究》各个栏目所需的基本内容与数据,都是根据前期设计的一系列指标,利用主观赋权的方法得以确定。比如对“当月舆情概况”的分析与解读,编辑人员采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技术性、原理性分析后,进行总结和归纳。“重点舆情”部分则是通过对当月“两微一端”等新媒体上的热点事件进行排序以后,根据“平衡”与“实效”的原则,将相关指标加权以后构建出数学测算模型筛选而来,并最终确定要进行分析的热点事件。

回顾反思,我们仍在前行

过去,是现在的明镜。回顾以前的工作,反思之前的成果,以“史”为鉴,才能帮助我们更好、更远地前行。交大新闻学院研究团队总结经验,反思工作,发现了之前工作的一些不足之处,正视这些不足使他们了解自身所缺短板,并积极想办法应对。这些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即偏重学理性分析。《舆情研究》的刊物定位是帮助领导干部“读网”,因此,在过去12期的写作中,我们主要偏重于对热点事件的“学术解读”,在“专家建言献策”栏目的专家选取上也偏重于学界,没有更多地涉及职能部门的专家。

其二,内刊偏重数据分析。对舆情信息的采集和处理过程中,我们反复尝试了各类数据分析方法,期待依托数据分析的结果,对网络舆情背后所折射的深层次的问题和原因进行解读,在这一过程中,更多地考虑了交大目前的学术优势。在对数据分析结果的决策应用上略显单薄。

最后,杂志偏重于对舆情本身的认知。面对每月海量的舆情信息,再结合《舆情研究》刊物的定位,我们在栏目设置、案例选取与内容撰写上偏重于对事件及事件映射的舆情本身的认知与分析上,对新媒体环境下,舆情传播揭示的规律涉及的较少,这在一定程度上对职能部门的决策参考影响较弱,这也是我们今后要考虑《舆情研究》刊物定位和刊物内容设定的主要改进方向。

审视未来,我们需要做得还有很多

知不足之后,还要知足。总结不足让我们有更大动力去开创更加美好的明天。审视未来,我们需要做得的工作还有很多很多,一切才刚刚开始。那么,未来我们还应该在哪些方面更加努力呢?

重新定位《舆情研究》内参的功能是很有必要的。在刊物的后续改进工作中,除了对热点舆情事件进行学术性解读,会进一步着重强化对职能部门的决策参照性意义,强化具体意见的实操性。

双方建立常态化的合作机制是保障刊物长久发展的动力源泉。刊物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离不开双方的深入互动与配合,这就需要双方在后续的常态化、深度合作中,进一步明晰和强化各项具体工作的合作细节,譬如双方各派专人负责内参的编审工作、定期召开座谈会、与各地市网信办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等。

开展我校陕西省网络舆情研究的更广泛的合作。双方通过《舆情研究》的相互配合,已经建立起了较为成熟的合作机制,建议双方在此基础上,在今后关涉的舆情预警、研判与分析类相关工作中,展开更加深化的合作交流,例如各类重点项目的共同申报工作,以期实现合作单位的双赢目标。

最后,依托陕西省网络舆情研究基地可以为我省从事网信工作的一线人员提供相关培训、建立陕西舆情发布平台、积极创设网络舆情在线监测与演示中心,同时,也为陕西省委网信办提供智库支持,为改善陕西省网络舆情环境提供具有操作性的方案。

热文推荐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