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6日上午,由太阳集团tyc5997、社会科学处联合主办的“首届中国新闻传播学国际发表专题论坛”在南洋大酒店隆重开幕。开幕式后,来自60余所高校的100多位教师被分置于A、B两个分论坛,围绕“中国新闻传播学国际发表”这一主题展开了经验交流和问题探讨。其中,论坛A由来自中国传媒大学的张国涛教授主持,9位发言人分享了新闻传播学论文国际发表的宝贵经验。
(王国燕老师)
来自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传播与科技政策系的王国燕老师以可视化研究为切入,分析了国际论文写作中对于前沿科学成果的视觉传播策略。她认为,可视化是未来学术研究的新趋势,人文社科领域也应该注重研究成果的可视化呈现。
(宋毅老师)
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宋毅教授则从学院学科建设的角度,宏观地介绍了北外国际新闻与传播学院独具双语特色与国际视野的教学体系、人才培养模式,以及本校师生在国际发表方面所取得的骄人成绩。宋老师提出,国际发表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扩大中国的学术影响力,学者们应将目光锁定在细分研究领域里的顶级期刊,而非仅仅关注SSCI。
(温乃楠老师)
南京大学的温乃楠老师则结合自己的英文学术论文写作经验与教学经历,分享了个人我校国际论文发表的困惑和思考。她认为,SSCI其实是一种与全世界各地的学术共同体学者交流的工具,在SSCI上发表论文其实是知识生产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研究者会得到最好的学术训练,包括对理论的理解,研究方法与学术规范的掌握,以及英文写作与表达能力的提升。
(蒋俏蕾老师)
来自大连理工大学传播学系的蒋俏蕾老师分享了自己过去五年SSCI论文发表的酸甜苦辣,同时结合自身担任期刊评审员的经历,详细地讲解了国际论文发表从选题、选刊、研究方法确定、论文写作、润色翻译、与编辑沟通到发表后的分享与传播全过程中的问题与策略。
(吴玥老师)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吴玥老师承接蒋俏蕾老师所说问题,具体分析了SSCI论文中字词句的使用规范,包括同义词的辨析、时态的运用和标点符号的书写等细节问题。
(王海燕老师)
来自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的王海燕老师以“国际合作与论文发表”为题,通过具体的项目和案例分析,讲述了国际合作对于个人国际发表的促进作用。她认为,中国学者应该积极参与到国际合作中去,拓展国际发表的渠道,同时还要反思中国媒介研究“去西方化”的问题,真正提高中国学术的国际话语权。
(张楠老师)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的张楠老师主要从方法论的角度讲述了国际论文发表过程中如何换位思考,投其所好地解决“审稿人关心的那些事儿”。张老师认为,在论文写作的过程中对话非常重要,写作者需要有转换身份的意识,从审稿人的角度审视自己的文章。
(张伟伟老师)
南京师范大学的张伟伟老师分享了自己发表SSCI论文的经历,她指出,参加国际会议论文可以成为学者们进行SSCI期刊投稿前的“热身”,并详细介绍了目前新闻传播学领域具有较高影响力的三大国际会议:ICA年会(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Association国际传播学会)、AEJMC年会(Association for Education of Journalism and Mass Communication国际新闻与大众传播教育协会年会)以及NCA年会(National Communication Association全美传播学协会)。
(冯德兵老师)
来自江西财经大学外国语学院的冯德兵老师系统地分享了国际论文构思、写作到发表的整个过程,并结合自身经验提出了提高国际论文发表命中率的策略和方法。
(韩洪老师)
(陆高峰老师)
论坛最后,担任分论坛点评嘉宾的电子科技大学韩洪教授和浙江理工大学陆高峰教授充分肯定了与会嘉宾经验分享的价值和意义,并对此次研讨会的举办给予了高度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