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5日,新媒体系组织召开第八次“学习强科”业务研讨活动。本次会议由新媒体系党支部书记牛耀红副教授主持,刘焕副教授领学“推进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和习近平总书记我校“媒体融合”的系列论述,陈强教授进行“推进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的相若干思考”的学习分享,新媒体系全体师生共同参与研讨。
图一:领学人和分享人发言
刘焕副教授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我校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为切入点,聚焦“构建适应全媒体生产传播工作机制和评价体系,推进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阐释了“系统性变革”的内涵,并引用新华社报道中推进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的现实意义,指出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是适应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新趋势的迫切需要,是壮大主流舆论的迫切需要,是建设全媒体传播体系的迫切需要,是适应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的迫切需要。依据习近平总书记我校“媒体融合”的系列讲话,刘焕副教授指出我们要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加快推动媒体融合发展,使主流媒体具有强大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形成网上网下同心圆,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让正能量更强劲、主旋律更高昂。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未来应在内容生产、传播渠道拓展、运营模式转型、体制机制改革、社会责任强化等方面努力。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促使新闻传播教育目标更加注重培养适应全媒体时代的专业人才,同时也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政治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陈强教授进一步谈到,推进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是全局性、全方位、整体性和深层次的改革,目标是构建与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相适应的现代全媒体传播体系,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牢牢掌握舆论场主动权和主导权。推进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的关键在于能否实现以及在多大程度上实现系统性地重构工作体系、再造业务流程和重塑体制机制。整个过程中,要充分发挥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质生产力的技术驱动作用,加快构建AI产品和能力体系,全面深化主流媒体的体制机制改革。
图二与会师生代表发言
讨论环节中,与会师生代表结合所学内容积极开展研讨。张媛教授从整体框架谈建设全媒体传播体系的具体举措,强调主流媒体在组织架构、管理流程、运营模式、话语体系、媒体形态、平台技术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改革,以适应全媒体时代的生产传播需求。黄蓉副教授谈及当前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面临的现状与困境,她认为,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的主要问题在于媒体人不能再做加法,要注重媒介融合与社会互通互融,使得媒体真正为社会赋能,要把眼光放在媒体与各个行业、社会发展互通进行思考。当前新媒体时代下,真正好的内容依旧很匮乏,而媒体人要打造真正精品内容,实践要有协同观,要将系统论落到实处。赫中华副教授从自身专业领域出发,提出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可以以用户心理为抓手:一是增强传播互动性,注重用户体验,适应新媒体即时传播、海量传播新形势,让受众在媒体平台上既能看事、也能办事,以构建开放型媒体。二是提升传播“共情力”,要求主流媒体把握受众情绪价值,从网民的关切点找选题,将官方话语转变为民间话语,强化对热点问题的引导,真正打通主流媒体传播的堵点。叶妮副教授表示,推进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不能只关注主流媒体的“概念化”变革,还要打通业界与学界的观念壁垒、割裂机制。
博士生刘兴澳认为,主流媒体要从流量和效果出发,拥抱新技术,要知道如何利用好平台,建立平台思维。博士生刘胜华强调,要关注县级融媒体如何更好服务基层治理。博士生付欣歌结合个人在湖南广电的实习经历,感悟到需注意主流媒体在新媒体方面的变革。博士生杨欣含表示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的关注点正从技术平台建设转向传播成效变革。博士生李彤钰认为,更关注当下媒体实践业务与高屋建瓴政策的结合,不做简单的媒体加法。目前的研究与业界需求有一定距离,想要产学研结合,还需要更多实务的目光投放。博士生张杨一认为,打通业界学界政府闭环,未来做研究不局限于新闻传播领域,而是与管理学、社会学等相结合。博士生赵汉卿表示,要重点关注全媒体传播的工作机制与评价体系,把国家顶层设计与媒体、平台打通,并建立完善合理的工作机制。
图三牛耀红书记作总结发言
最后,牛耀红书记作总结发言,他认为如何实现系统性变革还需要持续探索,其中媒体融合应以内容建设为根本,以先进技术为支撑,以创新管理为保障,但是最为根本的是转变思想观念,这本身就是一个系统工程,任重而道远。因此,这就需要媒体研究人员和从业者共同努力研究。。
本次第八次“学习强科”业务研讨活动,与会师生围绕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的未来方向和主流媒体系统变革对新闻传播教育的影响展开热烈讨论。未来将在探索文化和科技融合有效机制的同时,重点关注新型文化业态的相关研究,为深化主流媒体体制机制改革创新贡献智慧和力量。
文字:刘千畅
图片:赵汉卿